浙江24小时:5G全覆盖,刷脸能吃饭!杭师大智慧校园受“00后”新生追捧
来源 : 后勤集团     作者 : 后勤集团     时间 : 2019-09-02     点击次数 : 81

原文链接:https://www.thehour.cn/news/303250.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8月31日,杭州师范大学迎来了5522名本科生、研究生新生。在本科生中,“00后”“萌新”占比达到90%。

在地处“智慧城市”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腹地的杭师大,当“00后”与“5G”相遇,将会有怎样的惊喜呢?记者带你走进杭州师范大学新生报到现场一探究竟。

WechatIMG10.jpeg

大数据迎接新生获点赞

“报到人数为3179人,总报到率为73.18%,经济与管理学院已有210人报到……”8月31日上午10时,在杭州师范大学行政楼大厅,液晶大屏显示着2019级新生录取和报到情况,男女生比、当前每个学院新生报到的具体数据……一切尽收眼底。

“简直太牛掰了。”来自该校杭州国际服务工程学院的新生朱晓琳兴奋地说。

这一天,从全国各地来到杭州师范大学的5522名全日制本科、研究生一年级新生陆续走进校园。

今年,杭师大首次采用新生报到实时动态系统,直观显示每个时间点学校整体、每个学院、不同生源地报到学生人数和比例,为新生接待工作提供相对准确的数据支撑。

WechatIMG11.jpeg

“刷脸吃饭”不再是空谈

走进新落成的慎园餐厅,来自温州平阳的经亨颐教师教育学院新生汤殊一惊喜地发现,在这里吃饭既不用带卡,也不需要“支付宝”,直接“看脸”。

餐厅进行刷脸支付.gif

“听同学说,‘人脸识别’就能吃饭,感觉是电影里才有的场景,于是便迫不及待的跑来体验,只需要往镜头前一站,完成了支付,直接取餐。太神奇了。而且以后体育课上完也不用跑回寝室拿手机、拿饭卡了,太棒了。我越来越越期待学校今后的精彩生活了。”叙述这一次体验时,汤殊一难掩兴奋之情。

“在新生录取的同时,学校已经把学生的头像信息输入到人脸识别系统中,所以不需要重新采集,新生一到校,宿舍、餐厅、图书馆就‘认出’了他。”杭师大信息化中心主任葛如雄说。

继“人脸识别”在寝室、图书馆等使用后,“刷脸”结算消费也正在全校推广。“在我们学校,看脸吃饭已经不再是一句玩笑话了。”研究生院的赵老师笑着说。

WechatIMG11.jpeg

杭师大率先迈入5G新时代

作为浙江省内与浙江大学两所建立5G基站的高校之一,早在一年前,杭师大仓前校区就已经做到5G全覆盖,今年的新生只要手持5G设备就能享受到5G速度。

WechatIMG12.jpeg

近年来,随着5G技术、AI等快速发展,“互联网+”走入教育行业,杭师大紧跟发展潮流进行新一流智慧校园建设。

5G的“流畅感”,速率1.4G/秒5G服务,让VR教育未来将成为可能,看慕课、下文献……so easy!今年大二的杭师大学生任同学告诉记者:“今年暑假收到消息,学校可以用5G了,打算开学后,就把现在的手机换成5G手机,看片秒开、秒拖真的厉害!”

借助5G东风,杭师大在 “ 智慧校园 ” 建设中勇于创新。餐厅刷脸支付、图书馆人脸识别、快递机器人、VR虚拟现实外语实训……杭师大越来越潮,从电子校园卡,到人脸识别、快递机器人进校园,再到5G新技术,师大始终紧跟时代发展。

杭师大VR虚拟现实外语实训中.jpeg

曾经的“未来生活模式”正式走入现实,新生报到现场,杭师大率先展现了一个酷酷的“未来新校园”的雏形。

师大图书馆进行人脸识别.gif

早在去年,菜鸟最新引进的自动驾驶快递机器人在杭师大试运营,它能够全自动无人驾驶,自觉躲避人群和障碍,能自主上下电梯,并自动完成包裹的配送等功能。

快递机器人在师大进行测试.gif

5G技术所带来的提升,不仅是网速变快,同时还会提供更低的网络延迟等出色体验。同时,由于网速暴增百倍,所以大数据瞬间传输成为可能,3D成像视频等新技术也有了实现的基础。

葛如雄向记者透露,智慧校园将是互联网技术对教育的一次改变。“目前,杭师大也在与运营商进行积极洽谈,把5G技术运用到智慧课堂上。在不久的将来,杭师大将借助5G技术,开设‘全息投影’的课堂,在仓前校区和玉皇山校区之间架起一座空中桥梁,让玉皇山校区的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参与仓前校区的课堂。”

校园巴士为新生提供方便

“杭师之快,5G网络玩得爽;杭师之大,三站地铁装不下……”这是一段在杭师大学生间流传的顺口溜。 

今年,随着C、D区块近日的正式启用,杭师大2019级新生全部入驻仓前校区。从2013年开始的“大搬迁”也正式进入尾声。

这个校区究竟有多大?新校区投用后,杭师大仓前校区从东到西直线距离达到2公里,从南到北也有1公里。

WechatIMG16.jpeg

由于校区太大,为了方便新生和新生家长,杭师大学生处专门定制了2条校园巴士专线,多辆大巴车和接驳车在报到点和学生公寓间穿梭,往返来回接送新生,招手即停,随时上下。迎新现场,巴士司机为新生指路、答疑解惑,成为了一张“校园活地图”。  

新生小吴当即在朋友圈为巴士点赞:“好大的新校园,正走得身心俱疲时,看到了免费巴士,熟悉了校园、节省了时间,这样贴心的措施应当点赞。”

WechatIMG13.jpeg

19届毕业生向19级新生传递梦想

一大早,杭师大外国语学院外语学类1901班的张雪怡同学在完成报到手续后,来到学院的迎新点领取材料,并在学院专门准备的“宝藏箱”里随机抽出了一张卡片,这是刚刚毕业的学姐写给今年入学的学弟学妹们的。

“信里的学姐说,她虽然考上了心仪的学校继续深造,但她还是遗憾在大学里有些科目学得还不够扎实。里面还给我提了许多学习的建议,这个‘学霸梦’跟我的‘人设’很近,大学的目标,就是它了,学姐没有完成的理想我来实现。”她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

WechatIMG12.png

“不少新生刚刚来到大学,内心其实还是非常迷茫的,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怎么做。而我们的毕业生在离校之际也正好有许多话想和学弟学妹们分享,其中既有他们的骄傲喜悦、也有一些遗憾和不舍,都凝练在一张张小卡片上,为新生提供了很多方向上的指引,这也是学生之间一种精神和理想的传承延续。”外国语学院辅导员林祯昊说道。

>>>新闻➕:杭师大迁建项目收尾<<

7493125_500x500.jpg

新生夏雨慧,今年凭借优异的三位一体成绩(其中高考分数为645)成功被杭师大小学教育专业录取。

夏雨慧说:“填报志愿前一个月,就了解到杭师大优越的硬件条件。特别打动我的地方应该就是那种蓬勃发展的动力。在杭师的日子应该是,我看着他成长,他看着我成长的日子。这几年,杭师大展现了令人瞩目的发展速度,我喜欢这种感觉。”

7493253_500x500.jpg

2019年夏天,杭师大完成了一次轰轰烈烈的搬迁,从学林街16号到余杭塘路2318号,该校正式告别下沙拥抱仓前。

暑期搬迁工作,依旧是杭师大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6月27日学生搬迁开始以来,相关部门和学院紧密配合,实行边建设、边安装、边搬运的交叉搬迁方式,并坚持每周召开现场协调会,先后解决上百个问题。

历经40多天的努力,搬运1200车次,基本完成生科院、医学院、体育学院和美术学院近3000名学生的搬迁,教育学院、音乐学院(公共艺术教育部)也已从恕园搬迁至诚园。

新生报到前,杭师大仓前校区C、D区块各学院行政办公室、教学实验室、学生公寓、食堂、商贸等基本到位,公共教室、智能教室等基本完工。

7493240_500x500.jpg

追述杭师大的大迁建项目,要先回到2008年5月,杭师大百年校庆之际,杭州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将杭州师范大学建成“省内一流乃至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的目标,并做出在仓前建杭州大学城的决定,确定了杭师大“一城两园”的总体布局(即杭州大学城、下沙校区和湘湖校区)。

此后,由于浙江省决定在杭师大音乐学院基础上新建浙江音乐学院,2014年12月,市委常委召开第93次会议,仓前新校区规划作出重新调整。

这次调整后的仓前校区总用地面积约2400亩,总建筑面积为135.1万平方米,其中地上103.8万平方米、地下31.3万平方米,总投资95亿元(含临床教学综合楼和玉皇山校区项目)。从而形成目前仓前校区(本部)、下沙校区(钱江学院)、玉皇山校区(美术学院)三地办学的格局。

作为杭州市政府投资重点项目,杭师大迁建项目一直以来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也是省内乃至国内业界高度关注的大学校园建设项目。

7493095_500x500.jpg

“杭师大新校园设计总体要求改变‘千校一面’的状况,结合地域特点提出‘湿地书院’的理念,校园布局上‘一中心四组团’分布,各组团教学区、生活区、办公区相对集中,以解决下沙高校生活区与教学区空间分割问题。”杭师大建设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7493096_500x500.jpg

按照仓前校区建设规划,中心区为行政、图书馆、学术交流中心等联同中心生态岛构成学校核心区域,A、B、C、D四组团分别为人文社科学部、理工学部、生命医学学部、教育艺术学部,校园各组团区域做到“和而不同”,由浙大设计院、中联设计院、维思平设计院、省设计院、同济大学设计院这五大设计院分别承担设计任务,而校园绿化景观由杭州园林设计院承担。

目前,新校区除余杭塘河桥梁、两岸河道整治和绿化工程尚在施工过程(年底完工),其余工程已全部结束。

7493232_500x500.jpg

杭师大公共事务管理处处长徐金芳,是这些年来搬迁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回顾这些年的“大搬家”,他说:“学校搬家不容易,经历过工程建设延期的难题,实验室建设和多次改动的难题,价值不菲的精密仪器的搬运难题,以及超长超大没法进电梯等物件人工搬运的难题,2013、2016、2017、2018、2019,这几年的暑假,我和很多老师都没有休息,从早上6点钟到晚上10点钟,都在昼夜不同忙着搬迁。”

“记得2013年暑假,十多个学院的搬迁量,跑坏了4辆车子,轮胎换新再换新。”徐金芳笑着说,可喜的是,杭师大的搬迁史也是学校发展史,“这几年,学校一边忙着搬家,一边忙着发展,今年新校区正式全面使用后,基本上每个教授都有独立办公间,每个学院都有独立的学习空间,学生的寝室食堂更不用说,师生们都很兴高采烈,大家都在为学校自豪,都觉得学校会越来越好、越有奔头,校园的美图每天霸占朋友圈。这就是除硬件之外,新校区带来的精神层面的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