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陈柏成(原饮食服务中心副经理)现为杭州速派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我在后勤的“那些日子”
——纪念我与后勤风雨同行的十六载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这是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一首名为《锦瑟》的诗的开头第一句,表达的是对美好年华的思念。
十六年,在后勤度过的日子,似乎弹指一挥间,转瞬即逝。借着这句诗,我的思绪回到2003年7月28日,这是一个足以改变我人生的日子,那天我站在了“杭州师范学院”门前。我已经在杭州这个城市漂泊了3年,迷茫过,失落过,孤单过。很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参加了后勤发展总公司的一次招聘,记得叫“百名骨干”引进工程,我应聘了实习餐厅主任这个岗位。经过笔试、面试,我竟然被录取了!当时真的很兴奋。
刚进后勤不久,我就遇到了学校发展的大事——进驻下沙校区。我、金国良、陈晓明还有罗晓峰被确定为第一批进驻人员,筹建新餐厅。那个时候很流行一句话,“下沙——梦开始的地方”,听上去很让人振奋,让我觉得我可以在后勤实现自己的梦想。当时带我们的是丁志坤老师,他是餐饮的老前辈,经验丰富,人很随和,经常和我聊天,和我讲学校后勤的事情,慢慢地我融入了这个环境,融入了这个大家庭。良好的工作氛围和温暖的同事之情,让我有种安定的感觉,比起之前换的几份工作,我觉得或许这将会是我一生的职业。我和我的同事,历经了人员招聘、新员工培训、新员工军训,虽然当时条件很艰苦,放眼望去周围除了水泥楼房毫无生气,但是我很快乐。
我记得是8月份到的下沙。道路都是泥地,住宿是简易棚,印象最深的是那些日夜陪伴我的苍蝇和蚊子。下沙建设用地原来是湿地,加上环境差,所以苍蝇蚊子特别特别多,多到无法想象。由于宿舍楼还没建好,那时很多人是直接睡在餐厅地上的。一到睡觉时分,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先杀蚊蝇。一顿“交战”之后,蚊蝇掉在地上,黑乎乎一片,每次都能扫起半簸箕。
第二个改变我人生的日子是2004年11月14日。这一天,我收获了爱情。正当我和妻子在拍婚纱照时,当时饮食服务公司的经理廖志宏老师一个电话过来把我叫回了学校,原来是告诉我,我被正式任命为文一路校区二餐厅的餐厅主任了,当时的我真有点“爱情事业两全”的得意。在自己的努力下,我又先后兼管了下沙仁和轩餐厅、休闲广场还有玉皇山校区二楼餐厅,跨校区开展餐饮管理工作。每当承担重要餐饮接待任务,比如接待省市级以上领导、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专家组还有学校百年校庆的时候,我几乎都要吃住在学校几天,从菜单安排、餐具选择、包厢环境布置到服务员上菜的走位、后厨出菜的顺序等各个事项都要一一过问,事无巨细地安排妥当才算完成,虽然有个中辛苦,虽然充满酸甜苦辣,但是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都圆满出色地完成了接待,那个时候师大餐饮在省内高校后勤中的口碑和形象慢慢树立了起来,作为团队一份子,我倍感自豪。
第三个改变我人生的日子是2010年10月8日,算是职业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吧。经过竞聘,我成为了饮食服务中心的副经理,开始系统、全面地学习管理。到了2012年,我幸运地再一次面对学校第二次跨越式发展——进驻仓前校区。2013年2月,作为先头部队,我带着几个同事正式来到仓前校区开展工作。尽管比起下沙筹建那会儿,条件要好,但也经常会遇到停水停电的情况,在泥泞的路面上靠三轮车运送饭菜,需要好几个人在旁边一边推一边照顾那些餐盘。我记得9月份新生报到时,还有10多台厨房设备没有到位,那个时候真叫火烧眉毛,急啊。整个仓前校区只有4台灶,要烹调近两万人的日常用餐,所有员工凌晨3点就上班,将所有的菜洗好切成半成品再下锅烧,另外安排人连夜去文一路校区把旧的大灶拉过来装好,终于挺过了最艰难的那段时间。后来,我和我的团队接连完成了“平安校园”评建接待、G20杭州峰会、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110周年校庆等学校大事要事的服务保障工作,仓前校区B区块餐厅的启用、C区块餐厅的筹建,我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雁南飞,我无怨无悔。
和后勤伙伴们在一起的日子是我一生最开心的时光。
感谢有你,感谢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