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来国灿(原集团副总经理,时任住宿服务公司经理,现任钱江学院党委副书记)
2004年的那个夏天,临近暑假,我像往常一样,去文一路校区的公寓楼检查卫生、值班等情况。走向1号公寓楼时,远远地望见公寓楼门口的台阶上坐着一个五六岁大的孩子。当时的我身穿工作服,佩戴工号牌,走近他时,孩子抬头看了我一眼,便慌忙扔下手里的玩具,转身跑进公寓楼里。等我走进值班室时,他已经不知道躲哪去了。值班员看到我后,很不好意思地冲我笑了笑,我问她:“这是谁家的孩子”。她说:“是我家的。这不刚放假嘛,孩子在老家没人带,也有半年没见着我了,就过来玩几天。”
听完值班员的话,我一句话都没说,就走了。在回办公室的路上,满脑子就是孩子看到我的反应和值班员不好意思的神情。越想越不是滋味,心情也变得沉重起来。试想一个这么小的孩子,半年没有和母亲团聚,趁放假过来看看母亲,享受天伦之乐,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而这个孩子在见到我的那一刻,却是那样的害怕,值班员也因为自己违反了住宿公司关于上班时间不能带孩子的规定,而觉得内疚。这些在我看来,不但不应该指责他们,反而深深得觉得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好。于是,一个想法油然而生。
回到办公室后,我立即召集部门管理人员开会商议,决定排摸所有住宿公司员工子女情况,并将他们从老家接过来,开办留守员工子女夏令营。同时安排住宿公司工会小组长蒋卫红,专门负责、落实相关事宜。这个决定,得到了方方面面的支持。
很快,大大小小20多个孩子从四面八方聚集在文一路校区。我们也提前委托学院,专门找了四位各方面都很优异的勤工助学的学生,给孩子们安排了一个有意义的假期。首先,为便于统一管理,专门在9号公寓楼开辟了一块区域用做教学、活动用房,并根据年龄大小,将孩子们分成中学班、小学班、幼儿班,购买相应的教材,实施分段教学。其次,文化课之外,还穿插一些文体活动,如羽毛球、做游戏等,并安排员工带领孩子们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先后参观浏览了博物馆、植物园、太子湾、花圃等。这期间,员工们还主动发起了捐款,请孩子们吃肯德基、冰淇淋……看着孩子们天真的笑脸,欢快的身影,我觉得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这一次的夏令营,每天从早上7点一直到晚上8点,从放假开始,到放假结束,整整40多天,我们全程守护,并且一切费用全免,包括往返老家的车票、暑假在校期间的吃住行等。这样的活动,彻底解决了值班员工的后顾之忧,为他们创造了亲人团聚的机会。记得当时因文一路成教工作而上班的教职工也有带子女上班的情况,在了解到我们这项活动后,也放心地将孩子交给我们,加入到夏令营活动中来。
这一办,就是两年。直到2006年集团工会开始牵头组织夏令营后,住宿公司不再单独承办。
当时有一位负责教课的勤工俭学的同学,他有一位学长在钱江晚报上班,从同学口中得知了这一情况后,专门在钱江晚报上报道了此事。这项活动,后来也被其他高校后勤同行效仿,纷纷为员工子女开办夏令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