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赵逸华(后勤校友,时任饮食服务中心副经理)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大事,尤其是保障着几万名高校师生的学生食堂。而在高校食堂做管理仅仅懂得柴米油盐是远远不够的,甚至连餐厅及后厨的设计图纸都要会画。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仓前A区主体食堂及地下加工中心、国际中心食堂和清真餐厅的设计图纸就是我画的。
当时仓前各食堂的图纸设计是由浙大设计院负责的,他们以浙大食堂为模板,提供的图纸完全不符合我校餐饮工作的实际情况。而当时我校的中央厨房理念是领先于各个高校的,我们有统一的食品加工中心,同时因BCD区块还在建设当中,所以学生在A区的用餐体量和密度也是比较高的。在多次与浙大设计院沟通后,他们提供的图纸仍然不符合要求。时间紧急,再拖下去一定会影响开学后学生的用餐,为此,我毅然决定,食堂用房的图纸自己来画。
从此,经理办公室的两张办公桌拼在了一起。不是专业人员,那就把自己变成专业人员。如何画图纸,如何做设计,我一边摸索学习一边亲自实践。参照下沙的使用情况,再对比仓前的房屋建筑情况,我经常是下沙仓前两头跑。从房屋面积的调研测绘,到使用设备的型号尺寸,再到学生用餐的进出布局,画图纸的时候都要一一考虑进去。为了尽可能的贴合实际使用需要,更合理的利用房屋面积,设计图纸改了一稿又一稿。近一年时间,近两万平方米的实际面积,不知道跑了多少趟现场,也不记得修改了多少次的设计图纸终于成稿了。现在的美食广场、地下加工中心以及仓前各个餐厅就是这样诞生的。
可以说,后勤经营的一菜一汤、一草一木,看似微不足道、毫不起眼,但都凝聚了我们一批又一批后勤人不懈的奋战和努力。有句口号:没困难要上,有困难,克服困难也要上。这句话,在后勤就不仅仅是口号,它是我们日夜践行的行动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