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陈建民
暑假已过半,但B区块办公楼、教学楼的开荒保洁工作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作为仓前校区物业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陈建民身先士卒,不畏酷暑,带领支部党员们,钻进闷热的新大楼,与部门保洁员们一起,在漫天灰尘下,挥汗如雨。大家争先恐后,干劲十足,将难以清理的污垢和粉尘一一清理干净。对于党员如何在B区块后续的搬迁任务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陈书记表示:“我会带领我们的党员同志,继续发扬肯吃苦、能战斗、讲奉献的优良传统,哪里需要我们就去哪里,开拓创新、突破思路、竭力而为、确保实效。”
党员:林祥迎
“防汛抗洪”是各校区物业服务中心每年要打,而且必须要打赢的一场拉锯战。作为仓前物业服务中心动力维修部的一名老党员,林祥迎从2003年以来,就与中心防汛抗洪突击队的其他成员们,一起经历了上到十几层楼顶雨水管道疏通,下到地下室沙袋堆放挡水、排水抢修;早到凌晨4点准备抗洪物资与台风暴雨赛跑,晚到凌晨3点抗洪排水任务完成时仅以面包、矿泉水填肚充饥。无论是搭浮桥、接水泵,还是排污水、清地沟,林祥迎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是党员让我来,我是党员我先上!”
党员:孙新庆
作为仓前物业服务中心动力维修部主任,党员孙新庆利用假期积极开展防汛排涝的准备工作。他带领员工对地下室的排污设备进行了检修,对供电设备、泵房等重点区域进行了检查,并对地势比较低的车库出入口放置抗洪沙袋。高温酷暑天,他一趟趟地搬运防汛沙包,他说:“作为一个党员,这些都是应该做的,在我们心里,师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永远是第一位。”
党员:华银萍
近40度的高温天气,仓前校区物业服务中心党员华银萍带领入党积极分子蔡晶,一起深入小区、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工业园区、菜场、车站,职介劳务公司等二十多个地方招聘一线保洁员。看似简单的工作,却是困难重重,不知道发了多少广告,跑了多少路,流了多少汗,费了多少口舌,几次她都热得中暑差点晕倒在街上。然而,现阶段仍需要招聘大量保洁员,但在他们的努力下,每天都有达成就业意向的员工,华银萍说:“招不到人,B区块楼宇保障工作就无法进行,招聘工作虽然困难,我们还是会继续加油!”
党员:曾秋秋
7月18日6点35分,仓前2号餐厅正式停用。26名员工在餐厅主任——党员曾秋秋的带领下,开启了B区块一楼新餐厅的搬迁工作。没有搬家公司,只有两双手,没有大货车,只有小三轮。有限的人力、简陋的工具,繁重的搬迁任务,让曾秋秋不免眉头紧锁。苦在心里,却面带笑容,身为负责人的她,积极乐观,从容镇定,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员工分组行动,将工厂里的流水线流程用在了搬迁任务中。三人一小组,五人一小队,由点到面,加班加点,仅用了三天时间,就完成了所有设备的搬迁任务。新餐厅的拓荒保洁工作仍在有序进行,她说,“我是一名党员,不管是当餐厅主任,还是当搬运工、清洁工,没有什么困难可以打倒我,因为我们有一支不可战胜的队伍。”
党员:尹森
作为B区块勤园三楼餐厅新任厨师长,党员尹森在这个假期丝毫没有放松。放假期间,他带领餐厅员工,积极参加饮食服务中心组织的暑期厨师技能培训。炎炎夏日,后厨的温度相比室外,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和其他同事一起,认真参赛、细心操作,往往一堂课下来,整个人都被汗水浸透。尹森学得特别认真,他说:“虽然放弃假期,失去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很可惜,但是参加培训,学习新知识、提高新技能的机会却不常有,家人很是支持我。”
党员:袁金
7月19日下午,党员袁金与饮食服务中心数十名工作人员一起,聚集在B区餐厅一楼后厨,与厨房设备厂家的技术人员逐层逐台检测燃气设备。尽管空调暂未开放的餐厅闷热难耐,但现场的每个人似乎都忘了这一点,全身心地将目光与精力集中在每一次点火测试上。作为点火先锋,袁金始终冲在最前面,查看、测试,确保每台设备无漏气,无隐患。随着他的一次次大吼:“点火!” 燃气流通,火光闪耀的每个瞬间,都能引来现场一阵阵的欢呼声。
党员:陈群
尽管已是暑期,可每到饭点,下沙校区和园一楼餐厅内,用餐人员依然络绎不绝。用餐厅主任陈群的话来说,这几天的营业额比平时还要高。原来,暑期留校的师生员工加上夏令营奥数培训班的孩子们,用餐人数比平时更为庞大,用餐时间更为集中。为了保障正常的餐饮服务,陈群每天6点不到就早早来到餐厅,晚上7点才下班回家。除了要严格检查后厨原材料的安全,还要时刻维护前厅用餐的秩序,协调各方面的工作。没有了暑假,他说,“我是一名老党员了,有没有轮休不重要,重要的是餐厅需要我,那我就要做好每一天的工作。”
党员:余姜瑜
炎热的暑期已进入“烧烤模式”。然而,高温并没有影响下沙校区物业服务中心支部党员余姜瑜的工作热情。在其他员工陆续开始轮休后,作为绿化部的一名党员,她依然坚守在岗位上。室外40摄氏度左右的炙烤下,她用汗水浇灌着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通常一做就是一整天。有人问她:“你就不怕晒黑吗?”她笑笑说:“跟战争年代的流血牺牲相比,晒黑算什么呢!”
党员:方立银
盛夏高温,烈日炎炎。玉皇山校区服务中心党员方立银,顶着烈日,爬高剪枝。校区内的123棵法国梧桐,因生产较快,每年的这个时候都必须要修剪、抹芽,以使它们有更多的生长空间,保障主枝的正常生长。假期加班,方立银却乐在其中,他说:“校园里的这些绿植,有的时候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需要我们细心呵护,员工都轮休了,那就由我来做吧。”
党员:周艳
党员周艳,暑假期间身兼数职,她是B区块新筹备的天猫校园店店长,同时也是A区块博雅阁教工店的店长,更是B区块临时超市精雅店的主要负责人。家有俩娃的她,主动放弃了轮休机会,充分担当起“四角”女战士,每天穿梭于AB两个区块间的各家超市。同事眼里的周艳,一会扯着嗓子协调统筹各项工作,一会协助工人搬运货物,一会又手脚并用整理货架。暑期以来,天气多变,时而大雨倾盆,时而骄阳似火,但无论是在工地现场,还是在方案论证会上,无论是大汗淋漓,还是雨水湿身,她总是笑容灿烂、声音洪亮,发现问题积极献计,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钻,那股子干劲儿不愧为党员中的“女战士”。
党员:蒋卫红
暑假期间,综合服务中心客房服务部接待任务繁重,另一边,恕园4号楼、6号楼的客房启用又迫在眉睫。除了启用前期的维修、采购等准备工作外,开荒保洁是另一项考验。面对重任,客房这支娘子军的带头人,党员蒋卫红笑笑说:“我们这支队伍是身经百战的,前年G20保障,去年学运会保障,今年又是B区块搬迁启用加恕园两幢楼启用,真的是每年暑假都要考验我们一次,但是每一次我们都没有退缩。今年暑假,我们在保证白天正常的接待工作的同时,大家自告奋勇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搞卫生、搬迁。时间是抢出来的,但我们也不会因为时间少而偷懒,为了精益求精,客房卫生我们都是搞四遍才放心。大家都很辛苦,但没有一个人喊累。”
随着时间的推进,恕园6号楼的保洁工作已经完成,恕园4号楼、B区块勤园、教师公寓的保障启用工作正紧锣密鼓、紧张有序地推进着。高温下的这支铿锵玫瑰依然芬芳,让我们为这支女汉子队点赞!
党员:夏静
夏日的校园,蝉鸣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滚滚的热浪分毫没有击退同学们对于求知的渴望。当然,同样驻守的还有公寓服务中心党员夏静,她所管理的博文苑1、2号楼还有588位来自教育学院的同学,他们或准备考研、或准备考证。夏静每天对留宿学生寝室进行走访,与他们聊聊一天的学习情况,为他们加油、打气。只要孩子们爱学习、想学习,党员夏静就坚如磐石,为其守候。夏静说:“只要有一个孩子住在楼里,我们就不能因为假期而降低服务品质!”
党员:徐瑛
这个假期,公寓服务中心的接待服务比往年要重。7月21日当天,仓前公寓部接待前来参加培训的学生人次多达1800余名。轮休期间本就人手少任务重,大批量学生前来登记报到的现场,让党员徐瑛有点应接不暇。但她丝毫没有懈怠,一如既往地维护师大公寓“温情服务人性建设”这一优质品牌,再忙再累她都坚持着。即便是假期,她也每天做到巡查每一间接待用房,检查各类物资的准备情况,不放过寝室内一处的清洁及设施情况,真正做到用心服务。她说:“汗水流了会干,力气花了会长,但是换来的确是师大公寓的金名片,希望每一位入住杭师公寓的客人,都能带着快乐而来,带着满意而归。”
党员:张理战
仓前公寓部监控员张理战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公寓老党员,在公寓发展入党,在公寓15年如一日,默默奉献。虽然年纪大了,身体也差了,但作为一名后勤党员,他的初心始终没有改变。作为监控员的他,在暑期学生B区块搬迁、员工楼搬家、各类接待保障期间,积极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更是热心地做起了“勤务兵”。哪里有需要,他就出现在哪里。没有安装空调的仓库里,气温接近40度,他那汗流浃背,长期俯身劳作的身影让人心疼,往往一待就是大半天。不管是协助整理职工书屋一千余本书籍,还是搬运、清点上万件搬迁物资及设备,他用行动彰显后勤党员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精神。
党员:沈桦
每年的辞暑“迎新”工作,是每一位公寓人非常重视的重点工作。作为研究生楼的管理人员,公寓服务中心85后党员沈桦,更是感受到了身上沉甸甸的担子。由于毕业周期短、学制各不相同等研究生的特殊性质,在安排床位以及新生寝室准备的过程中需要管理人员更细心的付出。沈桦虽然年纪轻,但是对于研究生楼的管理却有着自己的精度与准度,为确保研究生楼迎新工作的顺利开展,他从研究生毕业生离校开始就对新生寝室进行了不下四遍的检查,连房间内的每一个置物架他都亲手统一摆放到位。值班员、清卫员都对他竖起了大拇指,骄傲的说,“我们的沈老师真是一个细心、负责的好老师。”
党支部:综合办公室支部、人力与绩效支部、财务物资支部
后勤一家亲,你有需要我来帮!直属各个党支部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协助各个部门积极开展义务劳动。在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全体党员顶着高温酷暑,撸起袖子加油干,他们进餐厅、进后厨、进教学楼、进公寓……没有空调、没有冷饮,习惯了舒适工作环境的他们,丝毫没有退缩,哪里脏乱就往哪里钻,捡垃圾、拖地板、擦灶台、除污渍,角角落落、分秒必争。即使是灰尘大到蓬头垢面,或是油漆味重到让人窒息,他们始终不怕苦、不怕累,以实际行动树立了“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