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大家谈(三)
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始终是高校后勤的核心价值追求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要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夏宝龙指出,要把育人融入各个方面,“在服务管理上要有更暖心的举措、更贴心的关爱。”对此,作为高校后勤管理者应该自觉学习领会,并把育人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到后勤工作实践中去。
后勤不是育人的主阵地、主渠道,但它是高校育人工作系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生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其根本任务与教学线、学工线具有高度一致性。作为非直接教育主体、非直接教育媒介,后勤育人具有间接性和隐性的特点,后勤以日常服务与管理为载体,在大学生情感体验、审美情趣、思想道德、行为规范及实践能力养成上,发挥教育、引导、感染作用,施以正面、积极、长远影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变化,后勤育人功能受到冲击,始终把握好后勤工作的两“条规律”即市场经济规律和教育规律、“两种属性”即市场逐利属性和公益属性、“两个效益”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度,真正做到“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始终是后勤的核心价值追求。
我校后勤改革模式几经变化,但始终坚持把“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作为后勤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后勤服务集团长期以来探索后勤育人功能的实现途径,开展了丰富的育人实践活动。
一是坚持“雪中送炭”,为困难学生办实事办好事。中晚餐每餐提供低价菜、免费汤,数十年如一日开设“两元盖浇饭”专窗让经济困难学生吃饱,每餐惠利近300人次;尽最大可能为行动不便学生和心理障碍学生提供无障碍用房,仅2016年就一对一服务28位学生,同时为经济困难学生的家长和需要陪读照顾特殊学生的家长安排工作;在学生公寓,主动为生病学生提供煎药、中药冰箱存放和病号餐送上门服务等等。这些人文关怀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不少师生也主动参与到每年“最美后勤员工”的选树活动。
二是努力“锦上添花”,为学生提供多种实践平台。搭建有利于提高学生生活技能的培训平台,如“社区小课堂”为学生开设编织、插花、烘焙、修理等课程,开辟小农场指导学生种菜,举办学生厨艺培训班指导学生做菜,这些公益性活动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搭建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平台,为学生设立勤工助学岗、见习岗、准员工岗甚至由学生团队包干一些适宜的服务项目;搭建有利于民主管理的平台,与学工部、学生会联动,成立学生生活自律委员会、社区管理委员会,聘请学生代表担任后勤服务信息员、督察员。
三是不懈“齐抓共管”,加强学生文明行为管理。学生宿舍是后勤参与学生行为管理的主要阵地,除了履行好物业管理的职能,还负责寝室卫生检查、安全管理,积极主动配合做好学生抽烟、酗酒、赌博、打闹、违规用电及宗教聚会等行为的引导和管理。在浙江省大力开展高校文明寝室建设的过程中,我校适时修订了学生公寓管理办法,完善了学生住宿协议,促使学生更好地养成良成制度意识和行为规范。
育人责无旁贷,后勤育人始终在路上。后勤服务集团将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员工教育培训,进一步丰富育人实践活动,努力增强后勤队伍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学校“三全”育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该文刊登于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第507版第2版(2017年3月25日)
附件: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第507版第2版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