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大学校园里的“陪读父母”幸福指数高
来源 :      作者 :      时间 : 2010-04-08     点击次数 : 65

    儿女是父母的心头肉,不管生活如何艰辛,陪伴儿女成长是父母最大的快乐。杭州师范大学内就有一些幸运的父母,他们每天能在校园的后勤岗位工作,陪着孩子成长。
  诚如杭州师范大学后勤服务集团总经理姚海强所说:“我们为学生身体不适需家长陪读或者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家长提供了工作岗位,这既能方便家长照顾孩子,又能赚取劳动报酬,缓解他们的生活压力。”

  每天看女儿一眼是我最大的快乐

  4月6日上午9点,记者走进位于杭州下沙的杭州师范大学学生公寓,在整洁的过道里,一个瘦小的身影正在忙碌。
  她是叶阿姨,去年11月上的岗,女儿在该校读大一。“刚把综合房的卫生搞干净,现在要打扫这里的楼梯和过道。”叶阿姨已经习惯每天早上6点到食堂,吃下两大碗白粥和一个馒头,然后开始一天的忙碌。
  叶阿姨可是学生的“贴心妈妈”,她在综合房负责打开水、煮中药、洗衣服等。“他们都跟我的孩子一般大,帮孩子们料理生活,我很乐意的。”
  学生们碰到她,总是会热情地问候“阿姨好”,“阿姨饭吃了没”。虽然与叶阿姨交流不多,但是她心里还是热乎乎的。
  在与记者聊天的时候,叶阿姨不时地看看墙上的钟,“今天是星期二,女儿12点下课”,她已经习惯了每天守着女儿下课的时间,透过宿舍大厅的玻璃寻找女儿的身影———这是女儿去往食堂的必经之路。“我住在员工宿舍,平时不会去女儿宿舍。晚上她要上课或者到图书馆晚自习,我也不去打搅她。我就那么看看她,知道她好就心满意足了。”见面时间不多,因此每天中午的这个时候,便成了叶阿姨最期待的时刻。女儿有时候会过来喊她一声“妈妈”,这时她再开心不过了。
  去年知道学校有“爱心岗位”时,叶阿姨毫不犹豫就来校:“在家也没有工作,来这还能照顾孩子。”叶阿姨家条件并不好,丈夫没什么文化,留在丽水老家照顾读初中的小女儿,平时靠给别人打零工赚些生活费,大女儿上大学的钱是贷款来的。但令叶阿姨宽慰的是,大女儿说这些钱以后她会还。
  现在,母女俩的生活费都来自叶阿姨的工资。“自己吃省点没关系,省下的钱可以给女儿做生活费。”叶阿姨每天的伙食不超过10块钱。她总是选择食堂里最便宜的菜:青菜、大白菜、豆芽,这是她能一口气报出的菜名,对于荤菜,她只说“偶尔会吃肉”。
  来杭州后,只有在过年前,女儿陪她去了趟西湖。“乘公交车太贵了,来回一趟要8块钱,而且也没时间。”那天,女儿带着她从杭州大厦一直走到了西湖,很长的一段路,但是叶阿姨走得一点都不累。她很高兴地给女儿和丈夫添置了过年的新衣,自己却没舍得买。
  女儿说还要考研究生,叶阿姨并不反对,只是她不知道女儿是否还会留在这个学校,“在这儿的话,我能边工作边陪着她”。

在这工作我不能给儿子丢脸

  中午时分,食堂门口,胡爸爸站在最显眼的位置,翘首等儿子。“站在这个位置,一眼就能看到他过来。”胡爸爸每天有两次和儿子碰面的机会。“中饭、晚饭儿子都陪我吃。我会先发个消息给他,告诉他在哪里等。这个手机也是儿子送我的。”
  胡爸爸以前是做生意的,儿子在南京念本科的时候,他在南京做塑料袋生意。国家出台“限塑令”后,他的生意就没了着落。胡爸爸早年因为身体原因落下病根,不能干重体力活。“如果在老家安徽桐城再找份待遇和现在差不多的、做塑料袋的工作也是容易的,但是儿子不让。”胡爸爸说,“做塑料袋的过程中人体会吸入有毒气体,对身体很不好,他一直劝我不要做。他来杭师大念研究生后,跟我说这儿有清卫员的工作,而且能够照顾到他,我想想就来了。”
  来学校才1个月,但胡爸爸已经习惯了这儿的生活。每天早上,他从员工宿舍到工作的地方时,会先绕到儿子的宿舍楼,望望儿子的那间寝室。他知道,这个时候儿子还在睡梦中。
  胡爸爸会提前20分钟到工作岗位。“上午活比较多,早点干完活,可以早点看到儿子,一起吃饭。”胡爸爸工作一点都不马虎,“我打扫的地方是很干净的。我不仅把地扫干净,还会把楼梯的角落用抹布擦干净。我不能给儿子丢脸啊!不能让别人说,‘你爸爸是个不负责任的人’。”
  和儿子一起吃饭,是胡爸爸每天最高兴的时候。这个时候,儿子会和他聊聊。现在儿子最烦心的是,做的一份兼职工作和学习时间有冲突。“我劝他还是要以学业为重。”对于儿子将来的工作,胡爸爸一点都不担心:“他绝对行的!”说这话的时候,他一脸自豪。
  做父亲的看到别的学生有了对象,也关心地问儿子怎么不找一个。“儿子跟我说,有了女朋友开销就会大,若是碰到好女孩不计较钱,但他还是会过意不去,因此要等自己有实力了再找。我觉得儿子讲得很有道理,支持儿子!”
  吃完晚饭,胡爸爸并不急着回宿舍。他会随着儿子到电脑房上会儿网。儿子做功课,他就看看新闻。“儿子在班上人缘好,同学有需要他帮助的,他总是会尽全力帮他们。他小的时候我就那么教他的。所以我晚上总是看到他帮同学讲题目、找资料。”
  上个星期,儿子带他去了太子湾公园。“花开得很漂亮。”胡爸爸笑得很开心,“以前在南京我自己做生意,有钱,我会带着儿子出去玩。现在只能儿子带着我出去玩了。”

跨黄河越长江我们一起实现女儿的梦想

  杨阿姨来自河北,她已经在学校陪伴女儿度过了三个春秋。在异地他乡,杨阿姨能够一直坚持陪着女儿完成学业,只源于女儿的一个梦想。虽然这三年,母女俩过得很艰辛,但是杨阿姨讲的这个故事很美。
  女儿从小喜欢舞蹈,她做梦都想做舞蹈老师。那年,她由老师陪着到杭州参加艺术类考试。她回到家时,紧紧地抱着一瓶水。“她告诉我,这是西湖水,她要等着有一天再回到杭州的时候,再将这一瓶西湖水还回去。”
  后来,女儿考上了杭州师范大学。“我陪着她到了杭州,虽然行李很多,但是就是那一瓶水我一定要替她抱着。我们一起将这瓶水倒入了西湖。”
  就在女儿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病让她的梦想遭遇了“雷击”。“我带着女儿回家休养了一段时间,等到后一个学期开学的时候,女儿的病情逐渐稳定,但是那个时候还是离不了人,我不放心她一个人在杭州生活。而孩子的爸爸是从事井下作业的,没我在身边照顾三餐生活没有保障。但是,我们都想让女儿实现梦想,所以他支持我来杭州照顾女儿。”
  在征得学校的同意后,杨阿姨开始了陪读生涯。学校照顾她们,特意给母女俩安排了一个单间。
  刚开始,女儿的病情还不是很稳定,她只工作半天。女儿病情稳定后,她申请了食堂的全天工作。“我时常跟女儿说,妈妈跨黄河越长江地来陪你,你一定要好好珍惜自己,好好生活。所以,我们一直都在坚持,为了实现她的梦想。”女儿很用心,就连看春节联欢晚会都要记笔记。
  “去年文艺演出时,我看着女儿在台上优美地跳着舞,感觉时间都静止了。我为女儿感到高兴,她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她能够很好地生活,能够在社会上立足。我放心了!”杨阿姨很欣慰,“她这两天在应聘,每天晚上会在宿舍里练习动作,然后让我看着光碟帮她纠正动作。她的梦想一定能实现!”(本报记者沈洁琼文/摄通讯员沈园)

网址:http://zjfzb.zjol.com.cn/html/2010-04/08/content_10_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