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早报7月4日讯有没有一种办法
让小候鸟
玩得开心?
魏防振,小学四年级,河南商丘永城市人。
他的父母都是杭州师范大学的后勤工作人员。据统计,杭师大后勤工作人员有1100多名,其中80%是外来务工者。
4年来,杭师大后勤服务集团一直都给外来务工者的子女办夏令营或托管班,并由本校的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轮流陪伴孩子,辅导孩子功课、做游戏等等。
暑假刚开始,魏防振就一个劲问爸爸,什么时候再让他参加那个暑期夏令营,“今年去哪里玩?”2007年,他错过了杭师大后勤服务集团给外来务工者子女组织的夏令营,结果没去成海底世界和岳庙。
他已经在杭州度过了4个暑假,父母只带他去过西湖。
记者看了看今年的夏令营安排,有“唐韵宋风诵诗会”、“四书五经学习”、“参观浙江博物馆”、“民乐古乐欣赏”等项目。
苏世杰的妈妈李霞是去年到杭师大后勤工作的会议服务员,爸爸是物流公司的司机,一家人来自安徽六安舒城县。
苏世杰今年第一次参加夏令营,参加了“唐韵宋风”诵诗会。情景剧朗诵诗歌他得了二等奖。记者在现场看到,他一直在摆弄他的奖品,12色的蜡笔。
“明天单位组织孩子们去浙江博物馆,家长也可以一起去。”李霞很高兴。
孩子不停地在旁边问,博物馆是干嘛的?
魏防振的爸爸还说,有个同事的孩子在老家读书,去年他把两个儿子接到杭州参加夏令营了。
记者了解到,此类管理“小候鸟”的模式,在高校后勤部门当中还是比较盛行的,依托高校软硬件资源,这里的孩子得到了较好的照顾。
而依据记者的不完全统计,每年暑期,杭州各大高校有大量学生实践团队会下到工地、工厂为孩子组织短期的夏令营,奔赴农村为留守儿童组织夏令营的团队也不在少数。
“这种做法,最大的缺憾就是缺乏延续性、缺少财力支撑。”浙江工商大学一名大三的夏令营志愿者表示,大学生团队的服务是无偿的,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还需承担一定的安全责任,并产生必要的支出,大学生需要争取资金或者拉赞助,这些都是给夏令营服务打折扣,所以目前大学生团队尽量选择比较大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
网址:http://zjdaily.zjol.com.cn/jrzb/html/2009-07/04/content_49234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