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中心组理论学习:学习省市领导讲话精神的一点体会
来源 :      作者 :      时间 : 2008-12-15     点击次数 : 17

    最近一个阶段来,围绕着学校百年校庆,学校大事喜事不断。以王国平书记为核心的市四套班子数次深入杭师大,在充分走访调研,听取学校领导意见基础上,立足于杭州市建设“生活品质之城”、世界名城以及杭州市到2015年力争率先实现人均生产总值超2万美元,力争率先迈入后工业化时代的战略决策和宏伟奋斗目标的前提和基础上,对杭师大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规划的指导意见。王书记来校的数次讲话鼓舞人心,催人奋发。为便于大家深入学习讨论领导一系列谈话精神,理清思路,现谈一点个人学习的体会。
    一、 准确完整领会省市领导讲话精神
    我想有这样四点:一是王书记从战略高度审视高等教育、杭师大对杭州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大战略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及它们间的关系。用王书记的两句话来说就是:“高校是杭州的人才源、知识源、创新源”;“杭师大是杭州唯一一所市属综合性大学,是杭州市属最高学府,是杭州市属高等教育的‘排头兵’、‘领头雁’、‘先行者’”。杭师大的发展与杭州城市的发展关系是“杭师大争创一流成功之时,就是杭州成为世界名城之日。”二是进一步明确了杭师大未来发展的目标定位。这个目标有两个层次,一是最核心的学校发展的目标,另一个是新校区建设的目标。学校发展的目标是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杭师大要“促转型、上水平、拓空间、创特色、作贡献”;新校区建设的目标是“建设数字化、节能型、花园式的新校园,”。在6月4日调研后,市委市政府对新校区建设提出了“要超前规划。把高起点规划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通过国际招标,邀请国内外一流设计单位和设计‘大师’,引入‘城市综合体’理念,切实搞好‘杭州大学城’高教综合体和杭师大文一路校区综合体的规划设计。”;“把仓前新校园打造成高教综合体、‘杭州大学城’,成为既符合校区建设规范、功能齐全又充分体现城市美学、建筑美学的巅峰之作。”三是构划出了杭师大外延发展的整体框架。即“一城两园(院)”,仓前杭州大学城,箫山湘湖学院和下沙钱江学院。实现学校办学资源的新整合。四是指出了杭师大建设发展创一流的战略重点和方法途径。这就是抓好学科专业设置;办好特色学科;增强学校科技创新功能;加强师资队伍、研发队伍和学科建设;要“大师”与“大楼”一起抓、“软件”与“硬件”一起抓,做好“有位有为”、“大师大楼”两篇文章,处理好有地位与有作为、内涵提升与外延扩张的关系。
    要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和战略重点,必需要坚持“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反骄破满、跨越发展”的思想指导,具体地说就是要理念先行,进一步解放思想,为此王书记提出要学习马云精神,即要有梦想、有激情、有责任感,缺乏这样一种精神支撑和思想支持,学校创一流的目标也是难以实现的。
    二、我们怎么办
    一是在学习、准确完整领会省市领导讲话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思想认识;二是进一步明确我们的奋斗目标,理清思路,区分轻重缓急,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是旗帜,是方向,是动力源泉所在,找到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最佳路径和切入点;三是要有激情和责任感。光凭激情没有责任感是纸上谈兵,成了一位侃侃而谈的“清议”者;有责任感但没有只争朝夕的工作激情,永远争做不到一流,实现不了跨越式发展,因此有激情就是要落实到扎扎实实的工作上、行动上。
    学校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会经历新的一系列挑战,作为学校后勤战线的一名中层干部,联系到自己的工作岗位,我在思考:面对学校新的目标和定位;针对“一城两院(园)”发展的新格局;面临即将建设的数字化、节能型、花园式的新校园和校区建设规范、功能齐全又充分体现城市美学、建筑美学的巅峰之作的杭州大学城,与之相匹配的后勤服务与管理体系如何建设?如何进一步深化后勤改革?等等问题亟待我们去深入思考和探索。我们不能等待,也没有现存的模式和答案。按照市委王国平书记指出的杭州师范大学要按照“促转型、上水平、拓空间、创特色、作贡献”的要求和建设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的目标定位。学校的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反骄破满、敢为人先、大胆实践,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根据学校“一城两院(园)”的布局,合理统筹、优化资源布局,加快提高后勤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建立起与学校发展目标定位相匹配的后勤服务与管理体系。深化后勤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管理与服务效能,降低管理与服务成本,实现学校后勤资源利用最大化,效益发挥最大化,以减轻学校负担,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后勤服务与管理质量和水平,增强后勤服务保障能力;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广大后勤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后勤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这一深化后勤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的出发,理清学校后勤改革的原则和目标,建立起适合并适应一流综合性大学的后勤服务与管理体系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