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理论中心组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和谐高校后勤
来源 : 作者 : 时间 : 2007-09-18 点击次数 : 1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部署,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着眼于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全面总结思想道德建设经验而作出的精辟论述,它将有力地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
一、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反映社会意识的本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涵盖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是一个政党的行动指南,是一个国家的主心骨,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根本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精神力量。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保持正确方向的必然要求。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在各国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同时,意识形态领域也是风云激荡。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生活方式深刻变化,这一切都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活动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也带来空前的冲击。在这个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相互交织的关键阶段,难免会有人产生疑惑、误解,甚至迷失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其系统的价值理念和鲜明的社会主义特征,正本清源,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条件。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要有序协调发展和保持团结稳定,除了建立组织和制度,保障社会成员之间的政治、经济、社会关系之外,还必须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形成自身的主流价值观念体系,取得全社会广泛而深刻的价值认同,使人们超越民族、血缘、语言、习惯、地域等方面的差异,消除彼此之间的分歧和隔阂,增强社会成员的归属感和向心力,促进社会共同体的团结和稳定。我们党历来重视共同思想基础的建设。毛泽东同志强调党要有“共同语言”,社会主义国家要有“统一意志”,讲的是共同思想基础建设。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要团结起来、组织起来,一靠理想,二靠纪律,否则建设就不能成功,强调的是要加强共同思想基础建设。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这强调的还是共同思想基础建设。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要增强“民族精神”,巩固“精神支柱”、形成“共同理想信念”。这强调的仍然是共同思想基础建设。既然共同思想基础建设如此重要,就需要对它作出科学的概括和清晰的界定,明确其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使之为全党全社会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更加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属性上来说,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它尊重包容存异,通过多元价值整合,最后达到所追求的目标:社会思想共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建设我们的共同思想,是推动全党全社会更加自觉地维护我们共同的思想基础。
再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定必不可少的推动力量。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 56个民族不断联结、融合,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形成了多元而又统一的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当前,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对外开放的环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这种层次性要求我们,在思想道德建设上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既要鼓励先进,又要照顾多数,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对不同层次的人们提出不同的要求。我们不能因为存在着多层次的思想道德而降低甚至否定先进性的要求,也不能不顾人们思想道德的客观差异,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社会成员,而是要倡导积极的,支持有益的,允许无害的,改造落后的,抵制腐朽的。同时还要针对人们思想道德上的层次性,坚持用先进的思想道德来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道德上不断提升、共同进步。用什么样的思想道德来引领人们在思想道德上不断提升和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回答了这个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体现了一致的愿望和追求,又涵盖了不同的群体和阶层。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是联结各民族、各阶层的精神纽带。是进一步把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相融合,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定必不可少的推动力量。
二、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决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括为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第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体系,它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是我们的立党立国之本,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才能凝聚全国人民的共同力量,形成全国人民统一的精神支柱。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也是当代中国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所在。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理想是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奋斗目标,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向往的追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有共同理想,才能有共同步调。我国各族人民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对于人民群众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在当代中国,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也才能把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各民族团结和凝聚起来。只有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才能使之转化为巨大的精神动力。
第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确立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以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修养和素质为基石,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可以激发全体人民的斗志和责任心。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是推动时代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的力量源泉。
第四,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它的作用就是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道德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是非得失、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选择的基本准则。它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抑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只有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够扶正祛邪,扬善惩恶,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其实就是四种观,即政治价值观、经济价值观、文化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按照铸造灵魂、突出主题、把握精髓、打牢基础的基本要求去努力实践。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构建和谐高校后勤、一流的后勤。
《决定》指出: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高校后勤,作为社会的一个群体,同样有着自己的核心价值取向,当前,杭州正在打造品质生活之城,我们学校也确立了建设一流综合性大学,总公司也提出要建设与一流大学相匹配的一流的后勤,无论是品质生活还是一流后勤的打造,它都需要一个思想基础,这个思想基础的根本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根本,以此为指导来构建我们的和谐后勤、一流后勤。
第一、加强价值观教育,积极倡导正确的价值取向,为构建和谐后勤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在构建和谐后勤过程中,其根本任务就是引导全体员工用“和谐”的思想方法来思考问题、解决矛盾。建立和发展以和谐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作为整个公司精神文化的思想内核;在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疏导工作。大力倡导和谐的思想观念,在全体员工中形成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我们的价值取向就是奉献学校事业,就是“三服务服务两育人”就当前来说,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而作出的奉献,一切有利于增强总公司实力所付出的代价,一切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一切有利于弘扬真善美、抵制假恶丑,一切有利于用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努力工作追求美好生活的言行就是积极、进步、先进、文明、和谐的价值取向,也就是我们构建和谐后勤的思想基础。
第二,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为构建和谐后勤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我们要在公司内部坚持正确的导向,唱响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发展和谐文化的主旋律,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有力的主流舆论。精心组织有关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主题的舆论宣传,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大力宣传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共建共享品质生活的新前景和要求,大力宣传体现社会主义价值精神的思想观念,形成正面舆论强势,不断扩大主流舆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第三,加强后勤企业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提高后勤员工的道德素质,为构建和谐后勤培育文明道德风尚。企业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它通过导向功能、凝集、约束等基本功能:坚定地把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公司的发展方向和要求上来。使员工产生对后勤的归属感和团队意识,各种创先争优活动是我们发展企业文化的抓手,通过这些活动,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在公司内形成一股奋发向上的活力和合力,形成文明道德风尚。
第四,倡导人本管理理念,关心员工、解决员工最现实的问题,增强全体员工对后勤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为构建和谐后勤广泛集聚力量。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必然会反应到高校后勤来,而与之相伴随是员工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员工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这就要求我们在管理上,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即从实际出发,既要鼓励先进,又要照顾多数,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对不同层次的员工提出不同的要求,切忌搞一刀切,生硬强求不同层次、不同对象都一下子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是应该尊重差异,扩大共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包容多样。在生活上关心员工、服务好员工,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使全体员工产生对后勤的依靠感和归属感,使我们所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谐后勤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最终成为全体员工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
一、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反映社会意识的本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涵盖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是一个政党的行动指南,是一个国家的主心骨,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根本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精神力量。
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保持正确方向的必然要求。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在各国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同时,意识形态领域也是风云激荡。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生活方式深刻变化,这一切都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活动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也带来空前的冲击。在这个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相互交织的关键阶段,难免会有人产生疑惑、误解,甚至迷失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其系统的价值理念和鲜明的社会主义特征,正本清源,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条件。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要有序协调发展和保持团结稳定,除了建立组织和制度,保障社会成员之间的政治、经济、社会关系之外,还必须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形成自身的主流价值观念体系,取得全社会广泛而深刻的价值认同,使人们超越民族、血缘、语言、习惯、地域等方面的差异,消除彼此之间的分歧和隔阂,增强社会成员的归属感和向心力,促进社会共同体的团结和稳定。我们党历来重视共同思想基础的建设。毛泽东同志强调党要有“共同语言”,社会主义国家要有“统一意志”,讲的是共同思想基础建设。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要团结起来、组织起来,一靠理想,二靠纪律,否则建设就不能成功,强调的是要加强共同思想基础建设。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这强调的还是共同思想基础建设。胡锦涛同志多次指出:要增强“民族精神”,巩固“精神支柱”、形成“共同理想信念”。这强调的仍然是共同思想基础建设。既然共同思想基础建设如此重要,就需要对它作出科学的概括和清晰的界定,明确其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使之为全党全社会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更加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属性上来说,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它尊重包容存异,通过多元价值整合,最后达到所追求的目标:社会思想共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建设我们的共同思想,是推动全党全社会更加自觉地维护我们共同的思想基础。
再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定必不可少的推动力量。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 56个民族不断联结、融合,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形成了多元而又统一的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当前,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对外开放的环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这种层次性要求我们,在思想道德建设上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既要鼓励先进,又要照顾多数,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对不同层次的人们提出不同的要求。我们不能因为存在着多层次的思想道德而降低甚至否定先进性的要求,也不能不顾人们思想道德的客观差异,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社会成员,而是要倡导积极的,支持有益的,允许无害的,改造落后的,抵制腐朽的。同时还要针对人们思想道德上的层次性,坚持用先进的思想道德来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道德上不断提升、共同进步。用什么样的思想道德来引领人们在思想道德上不断提升和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回答了这个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体现了一致的愿望和追求,又涵盖了不同的群体和阶层。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是联结各民族、各阶层的精神纽带。是进一步把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相融合,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定必不可少的推动力量。
二、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决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括为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第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体系,它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是我们的立党立国之本,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才能凝聚全国人民的共同力量,形成全国人民统一的精神支柱。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也是当代中国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所在。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理想是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奋斗目标,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向往的追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有共同理想,才能有共同步调。我国各族人民现阶段的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对于人民群众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在当代中国,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也才能把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各民族团结和凝聚起来。只有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才能使之转化为巨大的精神动力。
第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确立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以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修养和素质为基石,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可以激发全体人民的斗志和责任心。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是推动时代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的力量源泉。
第四,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它的作用就是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道德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是非得失、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选择的基本准则。它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抑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只有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够扶正祛邪,扬善惩恶,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其实就是四种观,即政治价值观、经济价值观、文化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要按照铸造灵魂、突出主题、把握精髓、打牢基础的基本要求去努力实践。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构建和谐高校后勤、一流的后勤。
《决定》指出: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高校后勤,作为社会的一个群体,同样有着自己的核心价值取向,当前,杭州正在打造品质生活之城,我们学校也确立了建设一流综合性大学,总公司也提出要建设与一流大学相匹配的一流的后勤,无论是品质生活还是一流后勤的打造,它都需要一个思想基础,这个思想基础的根本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根本,以此为指导来构建我们的和谐后勤、一流后勤。
第一、加强价值观教育,积极倡导正确的价值取向,为构建和谐后勤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在构建和谐后勤过程中,其根本任务就是引导全体员工用“和谐”的思想方法来思考问题、解决矛盾。建立和发展以和谐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作为整个公司精神文化的思想内核;在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疏导工作。大力倡导和谐的思想观念,在全体员工中形成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我们的价值取向就是奉献学校事业,就是“三服务服务两育人”就当前来说,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而作出的奉献,一切有利于增强总公司实力所付出的代价,一切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一切有利于弘扬真善美、抵制假恶丑,一切有利于用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努力工作追求美好生活的言行就是积极、进步、先进、文明、和谐的价值取向,也就是我们构建和谐后勤的思想基础。
第二,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为构建和谐后勤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我们要在公司内部坚持正确的导向,唱响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发展和谐文化的主旋律,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有力的主流舆论。精心组织有关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主题的舆论宣传,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大力宣传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共建共享品质生活的新前景和要求,大力宣传体现社会主义价值精神的思想观念,形成正面舆论强势,不断扩大主流舆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第三,加强后勤企业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提高后勤员工的道德素质,为构建和谐后勤培育文明道德风尚。企业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它通过导向功能、凝集、约束等基本功能:坚定地把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公司的发展方向和要求上来。使员工产生对后勤的归属感和团队意识,各种创先争优活动是我们发展企业文化的抓手,通过这些活动,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在公司内形成一股奋发向上的活力和合力,形成文明道德风尚。
第四,倡导人本管理理念,关心员工、解决员工最现实的问题,增强全体员工对后勤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为构建和谐后勤广泛集聚力量。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必然会反应到高校后勤来,而与之相伴随是员工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员工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这就要求我们在管理上,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即从实际出发,既要鼓励先进,又要照顾多数,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对不同层次的员工提出不同的要求,切忌搞一刀切,生硬强求不同层次、不同对象都一下子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是应该尊重差异,扩大共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包容多样。在生活上关心员工、服务好员工,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使全体员工产生对后勤的依靠感和归属感,使我们所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谐后勤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最终成为全体员工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