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名言“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这句话用在杭师大后勤发展总公司动力维修部林富强师傅身上再恰当不过了。正是在义务为师生打捞不慎掉入厕所便池的手机、钥匙等物品时,这位普通的维修工人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有什么办法能缩减工作时间,提高打捞成功率。带着这个问题,林师傅开始了打捞工具设计制作的摸索历程。经过简易弯钩、“渔网式”等方案的尝试,历时半年,终于做成了这个“心工具”。
林师傅的“心工具”虽然制作原理简单,技术含金量并不高,所用材料皆是废旧物品,但却给维修部服务师生提供了便利,也提高了该部门的工作效率,可谓“一箭双雕”。
在举国上下提倡“创新、科技”,在师大后勤争创“节约型后勤”的今天,这样富有创造能力,创新意识,勤于思考的员工应该得到赞许。我们每个人也应向他学习,主动思考,勤于创新。
贵重物品掉进厕所下水道怎么办?杭州师范大学后勤发展总公司员工林富强有办法!通过巧思考、勤动手,他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了一种新工具,专门打捞掉进厕所蹲坑里的物品。
据了解,该打捞工具由一根空心的钢管和钢丝条和铁爪构成。在直径为1.5cm的铁管里穿插一根直径为1cm的铁丝条,由上面引至下面,连接牵引着末端的四个铁爪,铁爪两个一组,工作时只要控制上面的拉杆就可以在1米多深的管道内伸缩自如,打捞物品。为了不损坏诸如手机等金属物品表面,林师傅还用橡胶皮套装饰了铁爪。林师傅多次拿手机、钥匙等物品做实验,验证了它的效果。
由于公司为师生打捞物品不收取任何费用,属于爱心帮助,故把这个新工具称为“心工具”。
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一直鼓励员工敢于实践,勇于创新,为提升服务水平献计献策。对于林富强的创新工作,公司将给予嘉奖。
据悉,已有员工使用“心工具”耗时五分钟成功打捞了学生不慎掉入厕所下水道的价值1000余元的眼镜一副。这副眼镜放在平时,需员工劳作一个多小时。如果打捞有难度,甚至会卸下下水道检查口打捞。费时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