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微故事”第十七则:打赢2003年下沙新校区迎新突击保卫战
来源 : 综合办公室     作者 : 后勤集团     时间 : 2018-10-22     点击次数 : 55

讲述人:来国灿(原集团副总经理,时任住宿服务公司经理,现任钱江学院党委副书记)

伴着如丝的细雨,闻着清新的丹桂,2003年10月8号凌晨6点18分,下沙校区生活区开园仪式在4号公寓楼门口如期举行。绚烂的礼花,燃起了对过往的怀念,燃起了对未来的希望。然而,这礼花,这炮声,有多少人能读懂?我想,只有他们:所有为下沙校区顺利启用而忙碌、奉献的后勤员工们。  

因为工期的原因,下沙新校区新生报到推迟到10月8日。尽管如此,新校区所有的工程,包括学生公寓设施设备安装、软件布置、卫生清扫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离报到日仅剩一周时间,下沙校区却仍是一片工地,我们戏称它是“三没校区”,即没水、没电,甚至没路。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住宿公司全体员工,包括后勤其他部门其他校区的兄弟姐妹,放弃国庆七天假期,团结一心,加班加点,充分发扬了后勤人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共同打赢了这场迎新突击保卫战。

在这场战役里,住宿公司的员工们变成了多面手。首先是配合供应商做好学生寝室家具的安装。大到协助他们搬运板材,小到为他们一间间地开门、关门,员工从不斤斤计较,工作不分你我,一心只想着快点把家具安装完毕,好早点开展公寓保洁工作。其次是完成每间学生寝室的精细打扫任务。这七天,上至部门领导,下至清卫员、值班员,无一不加入清洁保障队伍。因为基建队伍离场比较急,新造的公寓楼完全没有做过任何保洁工作,所以,每间寝室的卫生状况是非常糟糕的。因为没水,即使偶尔遇到试水,施工人员上完厕所后,马桶不能冲洗干净,所以大部分寝室卫生间都是污垢满地,不忍直视。另外,房间地面、阳台上的白色水池,装修过程中掉落的水泥、沙浆等都早已凝固,轻易不能清除。而我们当时提出的要求就是,一定要给新生一个洁净的住宿环境,给新生及家长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所以不管有多难,都要清除干净。于是,清洁球不行,那就换铲刀,一遍不行,那就两遍、三遍……别说是女员工,就是男员工,十几间寝室包干做下来,长时间的趴着,跪着,双手用尽全力去铲,都是疲惫不堪的。公寓通水后,大家又没日没夜地擦拭家具、冲刷地面,双手双脚也因长时间泡在水泥石灰水里而导致皮肤干燥,甚至脱皮。但是,任务没有完成,没有一个员工叫苦,没有一个员工喊累,做完包干的寝室,大家都还互相帮忙,一起加油鼓劲,互相帮衬,直到全部清扫完毕。

那时候餐厅都没有开餐,员工们吃的饭是从杭电、传媒等其他早先入驻下沙的高校里面拉过来的。生活区的路面坑坑洼洼,有些主路甚至还是在铺设地下管道阶段,别说车子开不进来,就连走路都很困难。盒饭送到校门口,员工要出去把饭抬进来;家具没有安装好,没有地方用餐,员工就在楼道里,以一堆堆的家具板材当饭桌,有些甚至直接坐在地上就开吃了,根本顾不上干不干净。因为学生公寓里的厕所没水,也不建议员工使用,所以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员工们通常一整天都不怎么敢喝水,因为公寓楼门口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如果要上厕所,得跨过一道道沟渠,跑到食堂那边的公共卫生间去,这对于与时间赛跑的员工来说,根本就是一件很划不来的事。可想而知,在脏活累活下,员工还吃不好,喝不好,是多么让人心疼啊!

记得那天,卫生突击任务快完成了,一期餐厅也可以供大家好好地坐下来吃饭了。中午12点左右,盒饭已经摆好,可员工们还没有来用餐,我就跑到公寓楼下面喊大家下来吃饭,怕他们听不见,我又拿来喇叭朝楼上喊,请大家下来吃饭。连续叫了好几次,都没有反应。我着急了,只能点名,一个个点,点到章君,章君答应了,然后才一个个下楼来。员工差不多到齐了,可能也是因为大家终于有机会聚在一起吃饭,所以,当时分管下沙公寓部的副经理马勤,让我给大家讲几句话,为大家鼓鼓劲。我站起来,看着我们的员工,当我注意到他们拿着筷子的手,悬在空中,不停地在发抖的时候,眼泪就怎么也止不住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10月8日上午6点18分,下沙校区开园仪式如期举行。就在前一晚,她们在完成卫生保洁任务后,连夜完成了每间学生寝室清卫用具的摆放工作、房间门锁、热水器的检查报修登记以及每层楼道墙壁挂画等布置工作。很多员工因为连续加班嗓子累到不能说话,却仍打着手势,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我相信她们中的很多人甚至都没有休息,但一早的开园仪式上,没有一位员工缺席!

鞭炮往上放,眼泪往下流。伴随着绵绵的细雨,参加开园仪式的员工们再也无法控制多日来压在心底的酸楚和感动,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当最后一粒烟火熄灭,我们可亲可敬的后勤员工们,顾不得喝上一口水,喘上一口气,便继续投入到无止境的为师生服务的热情中去:摆好寝室钥匙、理好迎新卡片、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生的到来……

就是这样一支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后勤团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真正做到了“满意在后勤、奉献在后勤、创业在后勤”。